宗教基本知识

2013-01-10

我并不想探究宗教的起源和对社会的影响等课题,作为一个宗教方面的文盲,就想了解些最基本概念,让我可以听得懂笑话,看得懂纠葛。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列三大宗教。但要先从亚伯拉罕说起。

亚伯拉罕诸教

亚伯拉罕诸教,又称亚伯拉罕宗教、亚伯拉罕一神诸教、沙漠一神诸教、闪族一神诸教、闪米特一神诸教、闪米特诸教等,指世界主要的三个有共同源头的一神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如此所称,皆因这三个宗教均给予圣经旧约中的亚伯拉罕(阿拉伯语译作易卜拉因)崇高的地位,且均发源于西亚沙漠地区,来源于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广义的沙漠宗教或闪米特宗教还包括当地或其族群中曾经存在的其他多神宗教,尽管现在通常直接用来指这三种一神教。

不同之处

犹太教认为亚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于唯一真神(名曰耶和华)。耶和华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约定《十诫》,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约定,只崇拜唯一真神耶和华,耶和华将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犹太教只承认《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或称希伯来手稿。犹太教不接受圣子论,他们并不认为耶稣及穆罕默德是他们的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

基督教脱胎于公元以一世纪左右一个新兴犹太教派。该教派认为犹太人违背了耶和华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祂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

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又称回教)不接受圣子论,穆斯林认为基督宗教内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独一真主(名曰安拉)。他们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但只有使者才被赐予一部经卷,亚丹(阿当)、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等只是先知,而穆萨(摩西)、尔萨(耶稣)既是先知又是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使者”。

基督教

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又称公教会)、东正教(又称正教会)、基督新教(华人俗称基督教)三大派别。

基督教基本经典是基督教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600年。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导权主要于教宗与大公会议;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号,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教义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三大宗派之一,正式名称为公教或公教会。天主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基督宗教,最初系自犹太教中分离出来,随着耶路撒冷的被占领,教会的中心逐渐转向帝国的首都罗马,故称“罗马公教”。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初,罗马皇帝一再企图消灭教会,但到最后反倒是整个帝国皈依了教会,宣布罗马公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天主教的经典为《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信奉天父圣子圣神三位一体的真神。天主教会采用圣统制,神职人员奉行独身,天主教《教会法典》是教会的基本律法,用于规范宗教生活的各个方面。

信经十二端

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和圣母升天节是天主教四大瞻礼。按天主教的礼仪年,每年从将临期(圣诞节前四周)开始。

四大瞻礼中,复活节最隆重,圣诞节最喜庆热闹。

东正教

正教会(或称正统教会、东方正教,简称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第二大宗派,信徒人数仅次于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土耳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

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东正教会认为东正教是至圣、至公,从使徒传下来的正统教会。东正教认为基督教会是开放给世上所有的人,而不是仅属于特定的种族、阶级、或宗派。公元1054年,基督教发生了大分裂,基督教分裂成以东欧和西亚教会为中心的东正教、与西欧和南欧教会为中心的公教(即天主教)。东正教自称爲“正”(Orthodoxia,意爲“正统”),认为只有东正教会才保留了基督最原始的教导和传统。东正教相信,东正教信仰就是耶稣在世时传于圣徒的教导,这教导在正教会中代代相传,其实却不然。由于正教位于东方,故此又称爲“东正教”。

公元11世纪发生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大分裂导致西边的罗马天主教会和东边的教会完全分离。其原因是对教条和教宗的权力的分岐,文化和语言的不同亦加剧分裂(东边是希腊文化和希腊语,西边是拉丁文化和拉丁语)。

普遍认为最后的分裂是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的结果。西边的拉丁教会直接参与攻打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正教宗主教所在地)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战役导致的东西教会之间的敌意一直持续至今。2004年,罗马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此事正式道歉;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多罗买一世(Bartholomew I)亦接受了道歉。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东正教会则保留下来。其时,东正教派教会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会在俄国却非常强大;故时称第三罗马的莫斯科成了新的东正教会中心。

教会

与天主教以教廷为领导中心的形式不同,东正教由一些称爲“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的地方教会组成。自主教会是东正教最高级别的独立教会,所有自主教会均不受其他教会的管辖。东正教最早的四个自主教会位于罗马帝国的四个重要的东方城市,即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和安提阿。后来,俄罗斯正教会也取得了与它们同等的地位。比自主教会低一级的是东正教自治教会,它们由某一自主教会的领袖管辖。现在东正教共有15个自主教会。这些教会完全承认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普世大牧首地位可是在大公会议中土是大木手除了当主席以及整个正教会的发言人之外权利并不高过在长期他牧首,与其保持完全的共融。东正教的各个教会彼此在管理上独立,但皆有着共同的信仰并且在圣礼上完全共融。再者,正教会认为圣灵里到著整个正教会主导的大公会议的论店走向,亦在信到的人之间形成上帝在尘世的代表,所以不需要有一个教宗。

神学

一般来说,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神学上的创新往往带来质疑;如果一个意见真的和最初的教会所教导的不同的话,那么这意见很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然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传统神学是可以被接受的。

东方教会从不坚持要禁止图像敬拜,而西方新教教会最后都放弃图像敬拜。事实上,东西双方为图像敬拜都设立界线,并且订立了规条。然而当这个问题引致教会与政府发生磨擦时,东西方教会的关系就受到严重伤害。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发反图像崇拜的命令,罗马主教因而指斥他,导致皇帝报复,撤消罗马对很多地方的管治权。罗马在失去了宝贵的土地的同时,另外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影响到罗马的地位,矛头因而重新指向东方教会,指出其倾向国王兼教宗制度。皇帝干涉很多宗教的问题。但实际上所谓的国王兼教宗的制度是西方教会对正教的一种迷思,但正教会中,罗马皇帝的地位视为教会的守护者而非教宗。东正教没有教宗其永远的领袖是耶稣基督是圣灵,没有所谓尘世间的宗教领袖。

另外 东正教的原罪观与救赎观已与西方教会不尽相同,对东正教而言,在人的堕落一事,真正的罪不是”亚当吃了那果子而那果子里装满了善恶嗔痴”而是”亚当自己选择远离上帝(一切生命存在之源)跑去吃那果子”又”避不见面甚至怪罪夏娃鱼吃果子一事”最终造成”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的一个结果。按照东正教会的教导,罪是一种所有人承袭自地一个人的疾病,不是一种”犯罪纪录”。而耶稣基督的救赎不是为了赎、负责人的”闯祸犯罪纪录”而是要用医治的方式使罪远离人类。 并由死里复活亲身证明复活一事。

基督新教

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会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与“公教”、“正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汉语意为基督教的“新教会”或“新教派”;或根据德(Protestantismus)、英(Protestantism)、法(Protestantisme)等宗教改革起始地区的语言中对应单词的原意译为抗议宗、抗罗宗、反罗宗、反对教、誓反教、更正教、改新教等,词源均来自德语的“Protestanten”(抗议者)。汉语语境中所称的“基督教”大多即指新教,而非基督宗教所有派别。

新教起源于西欧,原指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举行的帝国议会中的少数反对派,该派诸侯对于会议通过支持天主教会压制宗教改革运动各派的决议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后即以其泛称宗教改革各新教派。

新教的形成

新教的抗议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纪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国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扬·胡斯派和意大利的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迅速的席卷了整个德国,在日内瓦,加尔文的归正运动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到了16世纪中叶,主要宗派都以可以与旧教抗衡。因着教权与王权的权利争夺,新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民族国家或世俗政权的支持与保护。在宗教战争后,根据随之而签订的合约,如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新教在欧洲的布局,信义宗分布于德国以及北欧诸国;归正宗为德国、瑞士、荷兰以及苏格兰。

16世纪末到17世纪,新教的主要宗派在教会的组织与崇拜仪式上已有基本雏形。对于教义的认定上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体系。新教的神学家编写了大量的神学著作,但其内容多以繁琐的争辩以及考证为主,失去了改教初期那种富有抗议精神的活力。17世纪中叶,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妥协保守的圣公宗教会,结果把新教运动又推进了一步,产生了脱离圣公宗的新教派,如英格兰的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等,而圣公宗本身则一直坚守大公信仰,时至今日仍是属于大公教会,却被普遍华人错误地归类为新教。随着移民美洲,新教也成为美洲宗派的大宗。

教导

因信称义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3章第23-25节说到“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简单来说,信徒得以被称为义不是倚靠任何人为的善行或修练,而是源于神主动的恩典和赏赐,使世人因着圣灵奇妙的工作而向神悔改认罪并信靠主耶稣基督。使徒保罗在《罗马书》第5章第1-2节也说到“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信徒皆祭司 此教导建基于《彼得前书》第2章第9节“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故此,基督徒可以用耶稣基督的血,在主面前坦然无惧地事奉祂。此教导并非要信徒们轻看全时间被神呼召事奉主的神职人员,或高抬平信徒的地位;相对的是要鼓励所有平信徒,能在所有圣工上积极共同参与,同心合一来敬拜神。

三个派别的区别

A - 新教 B - 天主教 C - 代表东正教

上帝论

圣经论

基督论

救赎论

教会论

圣餐说

圣品制

洗礼

洗礼(或称浸礼、圣洗圣事),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仪式。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Βάπτισμα”(Baptisma),原意是进入水中或沉入水中。部分基督教教派将洗礼列为圣事之一。

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实施的婴儿洗礼,在2世纪时已有文献记录,教父指出是使徒传统。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十诫

根据《圣经》记载,是上帝耶和华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律法中的首要的十条规定,这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的事情。以十诫为代表的摩西律法是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在基督教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天主教以及路德宗

基督新教

伊斯兰教

信条

伊斯兰教或回教,旧称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是以古兰经圣训为教导的一神论宗教;古兰经被伊斯兰教信徒视为创造主安拉命天使给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启示,而圣训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由同伴们转述收集)。伊斯兰这一名称来自闪语字根S-L-M,意为“顺从(真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来自这个字根,意为“顺从者”。穆斯林信仰独一且无与伦比的真主,名曰阿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真主;真主派遣了多位先知给人类,包括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撒(耶稣)等,但最终讯息是传达给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并载于古兰经。

伊斯兰教发源于七世纪早期的阿拉伯地区。古兰经提到,犹太教及基督教都是亚伯拉罕教义承袭下来的继后者,古兰经称犹太人和基督徒为“有经者”,以区别这些宗教与多神教。穆斯林认为部分的启示经文讨拉特(Tawrat,即摩西五经)及引支勒(Injil,即四福音书)在原文或释义上,甚至两者都被歪曲了。

伊斯兰教的基本神学观念是认主学,即是伊斯兰教的一神论。真主在阿拉伯语里称作安拉,大部分学者都相信那是“al-ʾilāh”(神)的简化字,又有人将之追溯至阿拉姆语“Alāhā”。五功之一的认主学在清真言里有述,宣称除了真主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主宰,穆罕默德则是真主的使者。在传统伊斯兰神学里,真主是不可理解的。穆斯林不会将真主形像化,而只会作为一名顺从者崇拜、爱慕及敬畏祂。穆斯林只认为尔萨是一位先知,他们不认同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在伊斯兰神学里,耶稣只是一位凡人,而不是上帝的儿子。古兰经里描述真主为:“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除真主外,假如天地间还有许多神明,那么,天地必定破坏了。”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他是创立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及军事领袖。但穆斯林不视他为新宗教的创立者,而是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一神论信仰的复兴者。在伊斯兰传统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及最伟大的先知,又是最接近完美的凡人,集所有美德于一身。在穆罕默德40岁以后人生最后的23年里,穆罕默德发布真主的啓示,这些啓示的内容被他的同伴记录下来,成为古兰经。

历史

根据伊斯兰教传统认为,从先知穆罕默德至四大哈里发时期属正统的伊斯兰历史,因除穆罕默德以外,不能根据任一穆斯林的行为代表伊斯兰,而穆罕默德之后的则只会视作为“穆斯林(行为)的历史”。

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普级性,华语世界普遍透过西方的观点来认识伊斯兰教历史,其内容多集中于西方世界与穆斯林世界在政治及军事上的冲突,例如穆斯林如何用武力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之围、维也纳之围)或两者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等。

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对这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影响。在穆罕默德首次诵读古兰经的一个世纪内,伊斯兰帝国的版图由西面的大西洋伸延至东面的中亚。这个新的政体很快便陷入内战,继承人相互攻伐,又要应付外来的威胁。虽然如此,伊斯兰教仍继续散播至非洲、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是世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到近代,西方经济及军事上的增长使欧洲超越了伊斯兰世界。在十八至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蒙兀儿帝国等穆斯林王朝被置于欧洲列强的阴影之下。二十世纪新一轮的宗教及政治运动及伊斯兰世界里新发现的财富导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再复兴及冲突。

在中国、俄罗斯及加勒比地区都可找到庞大的穆斯林族群。最多穆斯林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占全球穆斯林总数的15%。30%的穆斯林都位于南亚,20%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改信伊斯兰教的人及穆斯林移民几乎可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找到。至2011年为止,全球约有13亿9300万穆斯林,人数上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认为是世上增长得最快的宗教。

教规

五功

伊斯兰教的五功是逊尼派的五个必要仪式。什叶派穆斯林奉行着他们的一套,但大体上与五功重叠。五功是指:

礼仪和饮食

艾达卜(Adab)是指伊斯兰教的礼仪。这些礼仪包括以色兰(祝您平安)来问候他人、餐前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只用右手进食和吃喝。伊斯兰教的卫生习惯属于个人卫生及健康的范畴,如割礼、伊斯兰葬礼里对受到清洁及遮蔽后的尸体行殡礼并埋葬。

穆斯林和犹太人一样在饮食上受到规限,猪肉、血、腐肉及酒等都被禁止进食。所有肉类都必须是由穆斯林、犹太人或基督徒以主之名屠宰的草食性动物,除了是亲自猎杀或捕杀享用。穆斯林可以食用的食物被称为哈拉勒。

殡葬

伊斯兰教认为应尽快举行简单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说,不等待奔丧。一般在死亡三天内举行。由死者亲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尸体后以白布包裹。为死者行站礼祈祷。之后运往墓地土葬,尸体面朝圣地麦加天房(克尔白)方向,无棺材或陪葬品。整个葬礼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节哀沉默(可哭泣但不可哭坟)。

家庭

伊斯兰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伊斯兰教界定了家庭各个成员的义务和法定权利。父亲负责家庭的财政,有义务向他的家庭成员提供福利。财产继承的划分在古兰经里亦有说明,古兰经提到大部分遗产都会由直系亲属继承,一部分会用作支付债务及遗赠之用。妇女一般可继承的财产是拥有继承权男子的一半。伊斯兰教婚姻是民事合同的一种,是婚姻双方在两名见证人在场的要约和承诺。合同里规定新郎将聘礼(马尔,Mahr)送给新娘。

穆斯林男子可以拥有多达四个妻子,只要他自己觉得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妻子。相反,穆斯林女子只可以有一名丈夫。在许多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里的离婚又称为塔拉克(Talaq),丈夫须读出“离婚”来开始离婚的进程。学者对于圣典在传统的伊斯兰习俗如面纱、隔离的根据存在分歧。二十世纪伊始,穆斯林社会改革者反对这些诸如一夫多妻制的习俗,成效各异。同时,穆斯林妇女尝试以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对外庄重的结合来顺应现代的潮流。一些伊斯兰组织如塔利班则力图继续实行适用于妇女的传统法律。

佛教

基本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乔达摩(佛号释迦牟尼)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佛教信众,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轮转生死。惟有断灭贪、嗔、痴的人才能脱离轮回。悉达多·乔达摩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道理。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裏,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由古印度的悉达多·乔达摩35岁时创立,当时悉达多在毕钵罗树(佛教信徒尊称菩提树)下悟道,成立佛教。准备妥当之后,悉达多于是走遍恒河谷各地向人传教。五位贵族接受了悉达多的教训之后,成为比丘,也就是第一批僧侣或和尚。社会各阶层和各种身分的人都来听他演讲而成为他的弟子。在其后的几十年中游走四方,招收了许多弟子,佛教影响逐渐扩张。到他在80岁的高龄逝世(佛教称之为涅槃)时,他已举世闻名,被尊为释迦牟尼佛。

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众生苦难为出发点,以四谛十二缘起为核心。

轮回

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界、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注意:轮回并不是创始于佛教的学说,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就有该学说,至今印度教各派仍然有该学说。

三法印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四圣谛

根据佛教,四圣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十二因缘

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世上没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影响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后果,而这种因果关系构成了一个无始无终的链条。

且依因缘而生之一切,也随着现象的生起,而损耗其赖之生起的因缘,是故世间一切皆无法恒常。

犹太教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传统观点认为,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则不承认该说法,穆斯林相信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内容才是最纯正的,而不是继承或抄袭犹太教和基督教。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份,所谓七十士译本。再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认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了他们承受苦难的历史。

他们向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异,现今的犹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在三大派系之外,卡拉派也是犹太教的组成部分,可萨人信奉的就是卡拉派,目前卡拉派在以色列约有40000名信徒。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亚伯拉罕诸教,因为三者均奉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他们的先知。

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传统观点认为,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则不承认该说法,穆斯林相信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内容才是最纯正的,而不是继承或抄袭犹太教和基督教。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响,犹太教和另外两个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宗教都有渊源。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与阿拉伯人宗教类似,两族都有一位共同祖先亚伯拉罕,阿拉伯人则称呼为(易卜拉因),是犹太教的教义都认同的。在古兰经中,也有很多和犹太教内容近似的地方。

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信众也少于同为特定民族信仰的锡克教、神道教。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教义

习俗

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但是其中也不乏共通性和延续性,例如将犹太人视为“谋杀救主基督的人”,“贪婪、阴险”的民族,“企图控制世界”的集团,需对世界一切政治和经济问题负责的“幕后黑手”等。

反犹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自产生至今导致灾难性后果。欧洲历史充斥着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行为,犹太人受到歧视、侮辱、压迫和屠杀,例如十字军对犹太人的掠夺与屠杀,15世纪末期西班牙对犹太人的彻底驱逐,19世纪和20世纪沙皇俄国多次泛滥的反犹浪潮。而反犹主义的最高潮则公认是1933年至1945年之间纳粹大屠杀,造成约600万犹太人死亡。

基督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是神,但是犹太人并不认为耶稣是犹太教信仰的弥赛亚,在《圣经·新约》中已经出现了对犹太人不认为耶稣是神、不赞同耶稣心意的描述。基督教将新的经典定名为《新约》,而把希伯来圣经称为“旧约”。在某些犹太人的记述中,耶稣是潘得拉强暴玛利亚所生,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是童贞女玛利亚所生;根据犹太人的记载,耶稣因犯罪受到惩罚被处死,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被犹太人迫害致死,这些都是部分极端基督徒仇恨犹太人的原因。

虽然基督教反犹太历史悠久,但基督教的弥赛亚耶稣是犹太人。但基督徒通常不承认耶稣是“人”的存在,而是“神”三位一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更不承认耶稣是犹太人(而且基督徒一般确信是犹太人出卖并导致了耶稣的死亡)。

相关资料

TL;DR